心:古人以为心是思维器官,所以把思想的器官、感情等都说做心,现指脑筋;官:官能,作用。脑筋的官能就是思维。 复制
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上》:“心之官则思,思则得之,不思则不得也。”
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人。
例子:孟子说:“心之官则思。”他对脑筋的作用下了正确的定义。(毛泽东《学习和时局》)
①.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(通称“心脏”)。 如: 心包。心律。心衰。心悸。
②. 中央,枢纽,主要的。 如: 心腹。中心。
③.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,感情等。 如: 心理。心曲。心魄。心地。心扉。衷心。心旷神怡。人心惟危。
①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。 如: 赤子之心。
②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 如: 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③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。 如: 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④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。 如: 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⑤. 代词,这,那。 如: 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⑥. 虚用,无所指。 如: 久而久之。
⑦. 往,到。 如: 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①. 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。 如: 官吏。官僚。官邸。官腔。官署。官厅。官爵。
②. 属于国家的或公家的。 如: 官办。官费。官方。官府。
③. 生物体上有特定机能的部分。 如: 感官。器官。五官。官能。
④. 姓。
①. 模范。 如: 以身作则。
②. 规程,制度。 如: 规则。总则。原则。细则。
③. 效法。 如: 则先烈之言行。
④. 表示因果关系,就,便。 如: 闻过则喜。
⑤. 表示转折,却。 如: 今则不然。
⑥. 表示肯定判断,乃,是。 如: 此则余之罪也。
⑦. 用在一、二、三……等数字后,列举原因或理由。 如: 一则房子太小,二则参加的人数多。
⑧. 与“做”相近(中国宋、元、明代小说、戏剧里常用)。 如: 则甚(做什么)。
⑨. 量词,指成文的条数。 如: 新闻两则。
①. 想,考虑,动脑筋。 如: 思想(a.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;b.想法,念头;c.思量)。思忖。思索。思维。沉思。寻思。见异思迁。
②. 想念,挂念。 如: 思念。思恋。相思。
③. 想法。 如: 思绪。思致(新颖独到的构思、意趣)。构思。
①. 〔于~〕多胡须的样子,如“自捋颔下,则~~者如故矣”。
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